数字化转型大潮正加速前行。2020年以来,云测试、协同办公、数据中台、数据挖掘等技术潮流愈发受到企业端的重视,投资也在不断加码,多条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新赛道浮出水面。
以云测试行业为例,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软件和系统测试预算分配中为云测试单独设立预算,而不是使用此前的传统外包测试。
其中,券商行业对于云测试的预算投入更是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据全球首家云测试服务商——Testin云测试数据,券商行业由过去的云测试占比20%到现在的占比30%,并且个别企业在云测试方面的投入比例已经超过50%。
近日,Testin云测在深圳举办了 “证券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截至目前,该公司的云测试业务已覆盖国内大概一半数量的券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与Testin云测CTO陈冠诚就云测试在企业实际应用和行业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陈冠诚表示,对于证券行业而言,对云测试的预算投入增加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云测试具备一整套的测试能力,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在测试中所需要的设备成本、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和人力费用的投入,具体来看,能够帮助企业至少降低30%的测试成本,这一数字有着多个已落地案例的支撑。
他亦提到企业长久应用云测试的重要性,先进的AI和RAP技术能力,大大缩短了企业在软件和系统测试过程中的人力环节,能够将企业的软件和系统测试效率提高50%以上。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陈冠诚还透露,除了证券行业,云测试在整个泛金融行业(包括期货、基金)和游戏出海等行业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
以下是采访问题实录:
1 问题:随着注册制的到来,现在很多传统证券公司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从云测试行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面临着哪些痛点?转型成功对它们意味着什么?
陈冠诚:对于证券企业而言,运用云测试提升它们核心业务系统测试能力与效率,最直接的好处是降低运营成本,从长远来看,最关键的是,促使它们能够高质量发展,也就是提升它们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体验,让证券企业更好地服务它们的客户,这才是重中之重。
从时机来看,现在政策也在推动证券行业转型,所以,是时候采用云测试模式提前规避系统新发缺陷,整体提升系统质量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有不少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在软件和系统测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割裂的问题,比如,在测试资产管理方面,就存在着测试过程资产管理问题(测试的过程资产、结果资产分散;数字化程度低,难以整合和拉通,并且也难以作为测试优化改进的依据)、测试质量问题(测试结果不可信;测试结果无法反应软件风险)、测试效率问题(测试执行时间长;测试结果反馈慢)等,这些都是测试管理数字化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否则会导致企业整体的测试生态并不完整。
2 问题:Testin云测目前服务的证券行业客户不少,大概跟国内一半数量的券商在合作,云测试需要跟券商行业自身的发展有关系吗?
陈冠诚:首先从区域来说,国内券商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大块区域,华北券商的优势是离证监会和证券机构比较近;华东券商刚好处于一个金融中心地带,金融功能较为完善;华南券商的优势则是生态更繁荣,因为相对来说中小券商数量更多一些。
以我们今天活动的举办地——深圳为例,就是由于中小券商居多,市场活力很强,也倾向于以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来运作,说白了就是外包的方式。但近几年来,这个现象在改变。
从我们接手的案例来看,经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某券商有多个App端产品以及PC端系统,测试团队人数规模超过50人(含外包人员),但是整体的测试成本、测试效率和质量其实并不高。在现实应用中,券商又往往面临着产品迭代周期短、需求不确定度高等问题,由于测试不够专业导致后续质量问题,并不罕见,这样会影响券商产品的用户体验。
3 问题:您刚刚提到,不只是证券行业,您看好整个泛金融领域的云测试业务增长潜力?为什么呢?
陈冠诚:是的,首先,不论是证券行业还是期货基金等行业,目前互联网化运营对于企业的获客和服务变得很关键,再不转型,用户体验可能很难满足,就会被市场和用户淘汰。
其次,比起证券行业,期货和基金行业是相对更为封闭的圈子,它们机构投资者数量可能要多于个人投资者,也就是说,它们的转型潜力很大。一旦有了政策或者市场的推动,它们数字化的速度不一定亚于证券行业,云测试作为金融科技的一环,当然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说实话,证券行业自身也有很多可待挖掘的可能性,举个例子,现在头部券商的口号都是,“我的证券app要变成证券界的今日头条”,就是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工具,信息功能、社区功能都会凸显出来。
4 问题:国内游戏领域近年来增长势头比较猛,能结合你们的案例,谈谈云测试在游戏出海领域的发展潜力吗?
陈冠诚:游戏出海也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应用领域。简单来说,云测试业务是受市场需求驱动的,而游戏相对来讲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盈利性较强,所以它们有较强的提高运营效率的意愿和能力。
目前,跟我们合作的游戏厂商主要是转战海外市场中小游戏厂商,它们在国内长期面临着大游戏公司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更迭,产品制作“内功”在激烈的竞争中磨练出来,所以等到跟国外的友商去游戏厂商去竞争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还是挺有优势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一般在海外市场主要布局的是获客渠道和试运营人员,大部分人员比如研发团队还是在国内,这是基于性价比等原因的考虑。
这时候,他们就需要与我们合作,比如,他们需要大量采购国外的机型对自己的游戏进行兼容性测试等,如果只是通过亚马逊等渠道去购买,会比较慢,而我们在国外有着比较成熟的采购团队,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工作,降本增效。